栽種植物的環境,從日出到日落,都能充分接受到陽光,稱為「全日照」。
若因太陽移動,有大半天的時間,受到其它物體阻擋了光線,則稱為「半日照」,也可稱為「半陰」。
日光來源非直接照射,而是受到折射、部份遮蔽,又非處於陰影下,可稱為「散光」。
不用花盆種植,直接將植物栽種在地面土壤中。
使用容器將植物、種子罩住,營造出溫室環境,但濕度也相對較高,主要是希望能吸收更多水份。
避免根系受損的換盆方式,從小盆取出植株,不動根系,直接放入大花盆,約4週後補土。
📝詳細說明
將植株從花盆中取出,讓植株與花盆脫離。
服盆,指的是植物更換盆器、換了栽種環境後的適應期。
當植物換了介質,會需要一段時間適應,而換盆時如果還有修剪了根系,則需要等傷口乾燥才能恢復給水,服盆的時間也會延長。
清除、整理根系,只留主根,修剪掉老根、爛根。
📝詳細說明
停止、減少、限制供給植物水份、肥料。
在瞭解各種多肉植物的需求後,透過種植方式、硬體的調整,使其達到期待的生長狀態,稱為「控養」。
限制給水、強烈曝曬,模擬原生地嚴苛的環境,希望讓多肉植物顯色、顯現狀態,稱之「虐養」。
適當的控制給水量,藉由給水的多寡,讓植物顯色,或外型有因而改變,稱為「控水」。
透過盆器大小的使用,限制植物生長範圍,控制成長尺寸,則稱為「控盆」。
葉面有絨毛的多肉植物,給水時要儘量避免直接噴灑在植物葉面,所謂「澆灌」即是讓水注入土表、介質。
植株連同花盆,直接浸泡在水盆,讓根系直接浸潤在水中。
源自西方俗語「Green Thumb」,意指園藝照護能力精湛,一出手就能百花綻放、綠樹成蔭。
植物繁殖過程中親代的雌性植株。
市場上比較常聽到 OB1、OB6、OB10,OB1 即為玉露1號。
市場上容易買到、常見的品種,稱為「普肉」或「市場肉」。
相反的,較稀有、昂貴的特殊品種,則可稱為「貴肉」。
仙人掌表面的棘刺,是變異後的葉片,可以減少蒸騰,有利於在嚴苛的環境生存。
棘刺連結本體的位置,稱為「刺座」,周圍常帶有毛狀纖維,有長、有短,花芽也會從這個位置長出。
俗稱「米老鼠」的白屋帽子,在刺座周圍,就佈滿毛茸茸的芒刺,是仙人掌屬多肉植物常見的構造。
比毛髮還細小的細刺,看似不具威脅,輕輕觸碰就會斷裂,卻很容易插進皮膚、卡到衣服,非常難以清除。
仙人掌莖部凸起,並呈現垂直、縱向排列的部位稱為「稜」,刺座就是長在稜上。稜可以作為植株儲存水份的預留空間,圓球狀的仙人掌吸飽水、膨脹後,稜會變得較不明顯。
刺座周圍隆起瘤狀部份稱為「疣粒」,疣粒之間的凹陷處則稱為「腋窩」。
不同植株,會有葉子輪廓扭曲、岩石狀、山巒重疊狀的畸形變異。
蓮花屬葉片下垂,非正常生長狀態。
📝詳細說明
長年生長的多肉植物,花友會稱它們為「老欉」,因「木質素」逐漸累積在細胞壁,莖部會有木質化現象,可以支撐日益蓬勃的枝葉,避免傾倒,比起幼小的植物要更容易照顧。
木質化的莖部顏色為咖啡色,得到 黑腐病 的植物莖部則為黑色,且會變軟。
植物的基座、地下莖,形體為塊狀、球狀,可長時間儲存水份、養份。
施肥太多、澆水又少,肥料不能及時融化被吸收,因為沒有充足的水分,植物會大量吸收儲存在根系內的水,變產生燒根、爛根現象。
根系已健康生長,和介質有較為緊密、穩固的結合。
環境及給水有了狀況,植物會有爛葉情況發生。發現爛葉,除了要調整照護方式,也要隨手摘掉,並清理乾淨,避免細菌感染其它健康的葉片與植株
當環境有狀況,無法從外部得到必須的生長要素,植株轉而吸取、消耗儲存於葉片中的養份。
多肉植物會因為不同的環境,產生不同的生長與休眠狀態。
若稱為「夏型」多肉,夏季即為生長期,冬季則為休眠期;冬型多肉,生長、休眠季節與夏型正好相反。
春秋型多肉,夏季為休眠期,春季、秋季、冬季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生長狀態。
📝詳細說明
將不同型態的植物,組合種植在同一個花盆中。
水太多、陽光太少,植物生長型態異常。
📝詳細說明
多肉植物呈現的顏色,與陽光的照射、給水量的多寡有關… 在環境得宜的狀態下,顯現出最漂亮的色澤,稱為「顯色」。
高溫潮濕使得真菌侵害植株,莖部變黑、腐爛的狀態。
📝詳細說明
多肉植物的葉片或莖部,細胞壁被過多的水份撐破,看起來像透明的果凍、摸起來軟軟的,並會出水,接著腐爛。
📝詳細說明
斑錦變異,是指植物莖葉甚至子房等部位,因為基因變異,發生顏色、紋路改變,嚴格來說是一種顯性的疾病變異。出錦的多肉植物,雖然觀賞性、特殊性增加,卻也因為葉綠素減少,光合作用減緩,造成繁殖力、生命力的減弱。
錦班又有分糊斑 、縞斑、逆斑 、明斑、暗斑… 常以英文字「G」作為錦斑代號。
季節錦,較容易在季節交替的時候產生,炎熱的夏天更為常見,也稱為「熱錦」… 造成的主因是過曬、日照不均,葉片會有黃、白色斑,相較因細胞變異造成的自然錦,季節錦的顏色交界會比較模糊,且是暫時性的現象,恢復正常的光照有機會回復原貌。
景天科的吉娃娃、桃蛋、硃砂痣、紫珍珠,都容易出現季節錦,花友們看到這樣的狀態,也需要檢視植株是否過度曝曬?
藥錦植物通常會有不小的損傷,運氣好會恢復本色,運氣不好則容易死亡!
發芽、長根的部位,初期會有微小凸點,會是植株根部與植株本體的交接處。
植株頂端,長出新芽的生長部位。
由莖幹上的生長點長出的幼苗,成熟後可與母本分割,長成獨立植株。
仙人掌刺座上長出同樣形體的子株,長到一定的大小後,可拔下栽種,長成獨立植株。
成熟仙人掌表面的生長點,通常會有綿毛或細刺,花苞便是從這個位置長成。
通常由植物的頂芽長出,花梗抽長後像一把長劍,頂端會有花苞,部份品種在開花授粉後,母本會因為提供大量養份而枯萎。
花劍莖部若帶有完整的葉片,則可扦插繁殖。
多肉植物長長的花梗上,長出和母本型態相似的小芽,稱為花梗芽,可以單獨拆下、入盆,長出獨立的植株,但出現的機率是相對比較少的。
📝詳細說明
2株同屬、型態相異的父母本,受粉後生出種子,以種子培育出後代,稱為「實生」。
從配花到種子孵育,農場必須投入遠多過葉孵、扦插的時間、人力成本,才有機會換得多變的子代!
常以英文字「S」作為代號。
📝詳細說明
將植株一分為二,讓頂芽、基座各自生長、繁衍。
📝詳細說明
將多肉植物的葉片、側芽,與母本分割,作為繁殖之用。
📝詳細說明
以多肉植物的葉片進行繁殖,常以英文字「A」作為代號。
📝詳細說明
將植物從莖部截斷,插入介質使其繁殖。
📝詳細說明
植物移植後,長出新根系的過程。
胴切後,置放在水瓶,瓶內裝少量水,藉著水氣,使其發根。
📝詳細說明
當植物缺乏葉綠素、生長較緩慢,或健康狀況不佳,將其根部截斷後,與另一株植物相接,利用它供給必須的成長養分,稱為「嫁接」。
當植物透過嫁接順利長成,與相接的植物分開,準備讓它獨立發根、生長,則稱為「降接」。
嫁接過程,上半部體質相對差、生長緩慢的植物,稱為「接穗」;體質強健,用來提供充足養份給接穗植株的下半部,成為「砧木」或「台木」,龍神木、刺虎、三稜箭、長生丸… 是常用來作為砧木的品種。
不同的植物雜交後所得的品種。
將一株植物花莢中的雄蕊花粉,與另一株植物的雌蕊相配,稱為「配花」,這也是「交種」的流程。
雌雄同體的植株,可用同一株花莢中的雌雄蕊進行繁殖,稱為「自花授粉」。
如須血緣相異植株上的花粉相配,才能繁衍後代,則稱為「異花授粉」。
📝詳細說明
植株成功授粉的機率。
無論是自然或人為,產出與原生型態不同的變異體態,並仍具雜交、繁殖能力,皆稱為「變種」,拉丁文為「Varietas」常以「VAR」作為代號。
在多肉植物原產地,自然繁衍而出現的變異品種。
農場、園藝業者,以人工交種方式,培育出的品種。
出錦等特殊品種,培育出原始樣貌。
透過生物科技方式,在人為環境中,提供有利於成長的物質,將植物細胞組織切下,一同放入燒瓶,進行「組織培養」,英文簡稱「TC」。
相較實生,組培方式的優點是能夠大幅提昇成長速度、降低種植成本,售價也較實生低。
而缺點是離開「瓶苗」階段後,需要馴化、適應新的環境,可能因適應不良而死亡,也可能因為擷取的組織片段不同,成株的顏色、型態、繁殖,都與自然的實生不同,特殊品種的組培株也常有「返祖」的情況。
植物賴以維生的要素「土壤」即為介質,而多肉植物的介質,主要是由石頭、沙子,搭配培養土、泥炭土.. 組成,栽種者可視不同植物需求調整成份與比例。
📝詳細說明
大型顆粒型肥料,放於土表或介質中,長時間、緩慢的釋出養份,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基礎肥料。
小顆粒或液態肥料,配合植物生長期添加,讓它快速吸收、利用,使成長更為旺盛、開花繁衍後代。
化學藥劑、肥料使用過量,造成植物生理機能或局部組織傷害。
鋅錳乃浦,因為含有硫成份,顏色偏黃,俗稱「黃大生粉」,對大部分真菌類病害都有預防、抑制效果,可稀釋亦可直接塗抹在植物傷口。
甲基鋅乃浦,不含硫,顏色較白,較不易出現藥傷,被稱為「白大生粉」。
水溶性,對多數真菌有殺菌功能,常用來治療炭疽病。持續使用,會有抗藥性,所以會與其它殺菌劑交互使用。